Be a Man.

Thursday, June 21, 2007

再談漢服

內地的漢服復古運動已有盛行一段日子。令人驚訝的是,人們在途中面對冷嘲熱諷,仍無絲毫氣餒,一心貫徹始終,決意把漢服發揚光大。這種精神實在值得鼓勵,難得中國人已開始追溯真正屬於自己的文化。雖然這文化的版權早已被泡菜國收購得半殘不缺。

不知是現代科技與清雅古服不配,抑或是現代人的生理問題,現在的中國人穿起漢服來,三分古雅之餘卻有七分怪異。袖襟太大固然不在話下,而且質料薄滑,潔淨明亮得幾乎可以反光。一瞥眼看來,還比較像中學生在化裝舞會所用,而且是臨陣磨槍到旅遊區買回來的半製成紀念品。漢服之所以清幽高致,蘊藉儒雅,不在那人工製造的工業痕跡,而是那舊而不殘的古樸味道。再說現輩中國人髮型今非昔比,而且多有視疾,一副眼鏡,不論是金絲還是膠框皆與漢服不盡相配。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最好的漢服,其實就是自己織的漢服。換一副隱形眼鏡,整理一下衣冠,整體效覺會好很多。

Sunday, April 15, 2007

漢服再現

百名國內學者聯名建議北京奧運中,中國代表應以傳統漢服進場。設計圖中可見,該男子寬袍大袖,腰束繫帶,頭上黑髮飛揚,圍以綸巾,一襲盛唐服飾。

漢服復世,還是最近的新聞。大陸不少有心之士組織成團,穿上漢服,在中國各地聚會。這天在上海某間星巴克外聚集,那天又到了香港某公園會齊。雖然勢力尚弱,更有庸人以奇裝異服看待,但相信已觸起不少中國人對民族服飾的熱情。

自清朝滿人進駐中原,漢服即覆沒殆盡。到了民國時間,中國人的頭髮終於得以自由,而服裝雖然與昔朝迥然,但亦算有東方味道。文革之期,中華文化正式淪陷,那也不消再提。至今,人民竟以一致換上洋服,就連務農的那些老一輩也總是穿件白色襯衫,短腳西褲。

前文亦曾感歎此情此景。現在,中國知識分子站了起來,實為好事。可是,就整體的審美觀而言,這設計圖的問題不在於該男子的服裝,而是他手上拿的旗子。想中華人民共和國乃由中國共產黨建立,而中國共產黨又是由蘇聯所傳入,就連這國旗的含意也是出源自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要論中華文明,與這旗子可謂完全扯不上關係。如此奇怪的配搭,看起來則不免礙眼。

北京乃中國首府,當為文化之都。中華文化不應只以服飾展示,而當由意識形態、生活習慣、文物建築、人民水平等諸般細節體現出來。奈何向京城遙望,只見一棟棟像亂草叢生的高樓大廈,外掛簡體字招牌,卻不見幾百年前四合院毗連,歌舞昇平,笙歌處處的繁華景象。中國文化,究竟又再沉沒了。

Monday, April 02, 2007

蘋果CG

不知從何時起,蘋果日報每篇頭條都附有一系列連環圖。畫質之高,視角之妙,直逼專業卡通,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報紙本來就是文字的會所。從前報業興盛時期,讀者投稿來者多數不拒,副刊除了夜生活南極星外,最好看的就是文字專欄。社會上各行各業皆有來信的有心讀者,題材千花百門,內容極豐。就是豪情版最好看的仍是風月小說,而非那徐娘半老,半點不露的模特兒。更早以前,金庸小說初登時期,報紙連載小說風行一時,人人買報紙追看劇情,造就不少大小說家。昔日人們常言,看報紙除了能知天下事,更可學文。那時候,一疊灰灰黑黑的紙就是最好的讀物,各家薈萃,精華盡集,光是看報紙就足以省下買小說的工夫。

現在的報紙頭版,何須讀?一瞥即可。斗大的標題用字搶眼,顏色鮮艷,旁邊的連環圖比內文更佔位置,尤其讀到車禍慘劇時,畫得鮮血四濺肝腦塗地,再配合蘋果一貫喜拍屍體的習慣,真景假圖缺一不可。還未讀到內文,便已感到一陣毛骨悚然,一顆心早已寒得不敢再看下去。

連環圖固然有一定好處,但當一件瑣碎無聊的新聞,其劇情簡單得用文字便足以表達得清清楚楚時,卻仍非用圖畫來描繪不可的話,則未免多此一舉。一般而言,十宗新聞裡正是有九宗是簡單得用文字就足以表達的故事。一篇好的報聞報道關鍵在於文筆及中立性,若黑色文字旁邊還要加上彩色圖畫,實是畫蛇添足,捨本逐末,更破壞了報紙的本來風格。

要看劇力萬鈞的新聞,連環圖無論如何及不上電視。既是如此,何不讓報紙做他本來的工作?蘋果畫家身懷絕技,宜應投身藝術界,而並非在報業混帳。

Sunday, March 04, 2007

英雄

英雄的種類有很多,其性格心理,行為習慣各有不同。在中國武俠小說中,俠者英雄的形象是很鮮明的。一身長衫、腰懸佩劍,不羈的面上也許更有幾分風霜味皺紋,更顯落拓江湖的情懷。大義之士則一臉正氣,手執長逾八尺的槍矛大刀如天神降世,而下頜必定有一叢黑鬍子。世上拜關雲長拜了幾百年,其豪氣干雲的膽色深入民心。溫酒斬華雄,千里尋漢主,關公乃中華獨有氣質「義」的標準代言人。

近日看德國電影「竊聽者」,其實道出了西方其中一種英雄的特徵。他們也許甚至不想被稱作英雄,但他們的所作所為,是符合中國所謂「俠之大者」的風範的。這類人物乍看來微不足道,並非社會名流,更多數是市井之輩。戲中的特工不喜說話,很有阿倫狄龍冷酷的味道,卻沒有其使人一見難忘的外表。工作時躲在暗房裡竊聽平民生活私事,但人家行房敦倫時卻會非禮勿聽。這樣的工作帶給他孤獨,生理心理所需之際也只得召妓。如此卑微人物,卻會於大是大非的關頭緊守良知公義,儘管懸崖勒馬會使他前途盡廢。到時代變遷,歷史邁步,柏林圍牆坍塌,他們總會知道誰是好人的。戲中沒有說及,但相信那名特工從沒有後悔過。

馬田史高西斯多年前的鉅作,「的士司機」裡的羅拔迪尼路也是這類英雄的典型。他內心孤獨,懂得流氓式的浪漫卻其實不明其約會女性的心理。他憤世嫉俗,欲一洗街道上之罪惡。後來有見雛妓身陷火窟,竟單身携槍直闖架步,浴血擊斃一眾黑手。但他的興趣卻是在影院看色情電影,而這也是令約會女友卻步的原因。那個年代的紐約街頭,罪案率高企,不平之事比比皆是,正好生出這些怪僻英雄來。

我自己很欣賞這些英雄。在我心目中,沒有瑕疵等於不完美。只有擁有瑕疵的女人才能反映出其近跡完美的性質,而這樣的女人才是完美。而這類英雄雖各有所缺,卻瑕不掩瑜,反而只有增加其現實性。像這種人,心中多愁善感但滿腔熱血,外表卻只是個市井之徒,日常做的只是平凡甚至猥瑣的無聊事。可是當危卵之際,必定會挺身而出,救人於難,而事後又再回復平靜,一如以往。

俗世中的英雄,本該如此。

Saturday, September 02, 2006

Memories.

「當我們相信自己對這個世界已經相當重要的時候,其實這個世界才準備原諒我們的幼稚。」— 彭浩翔《AV》

(東京上空 916km/h 攝氏 -34c)

孑然出外,遠赴他鄉。浪跡天涯,道盡悲愴悽涼。但心裡卻猶滿懷壯志,在炙手可熱的血脈下流動著對未來的憧憬及幻想。另一方面,情感的交纏卻是縱橫交錯,雜亂不堪地隱伏其中…
機艙內,一杯白酒是一杯思緒。酒沽盡,心中的愁緒卻未濺出半滴。那是一條由昂揚、徬徨、壯志、思鄉所交織出來的情絲,像一籠紗煙從三萬三英尺的高空縈繞到那彈丸之地、東方之珠。嬝嬝寄意,盡不言中。
酒杯中,她的影子在曇花一現。浮光掠影的一瞥,轉瞬即逝。一閃即歿的倒映,於心中留下不可觸及的殘像。
如此諷刺。此非我杯茶,卻是酒光倒影,在醉香上映現出其嬌嫩艷麗,秋波流轉的面靨。當真醉耶?
在芸芸眾生中尋找自己杯茶,非朝夕之功;要把這杯茶倒之進口,又是另一番工夫。沖沏好的龍井,清新芬芳,出塵脫俗,上面緲緲飄浮著幾片菊花。拿到口中一呷,一股清澈爽逸散入全身脈絡,從四肢百骸中透發出此志不渝的曙光。
酒,是另一回事。不需要情深意重的感情交流,也不需要長年累月的苦心經營;一輪明月、一個公園、一陣失落、一股衝動,已足以酵起浪漫感性的味道來。你拿起杯子,先用雙手搖晃。因為不夠時間去看,所以略去了鑒察的步驟;送到鼻前一嗅,由於你不懂得聞,還以為是鐵觀音。正欲細加品嘗,卻像烈油般炙燙著五臟六腑。整個身體如火焚身,卻又不掩當中油膩感覺。你不相信,也不接受這是酒,還恬不知恥地以為只是一壺炒焦了的茶葉。
酒不醉人人自醉。醉,是自欺欺人的結果。
但把酒意塵封愈久,愈覺那日的濃郁香醇。他朝在異地星爍花謝之際憶起往事,把心中久存的醉香打開來咀嚼回味,你將會會心微笑。這,才稱作刻骨銘心。
日轉星移,晨曦暮靄。究竟這股醉香是伏特加還是五加皮?就這樣成為了終生之謎。你不確定,但至少你還記得她。

(16/7, 8:58, CX828)

我沒有被她的世界所原諒,但最少我已經知道自己曾經是多麼的幼稚。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又復後記。
此文於一年前草成。寫於離港赴美的機艙上,乃生平寫得最為晦澀的一文。
轉瞬春秋,一載已過。回憶舊事,摘膽剜心。愧疚之餘,亦復悔恨。

該是沉重教訓。
昔日常自心道,那句「我心向明月,明月照溝渠」的飾非掩醜之語。
回想當時,明月的確有照溝渠。而溝渠的心,也的確是向著明月。

霄月難逢,彩雲易散。
其實,撥開雲翳,明月並非明月。

也說大埔會考生自殺

兩個中五學生相擁殉情,何等浪漫。有若為感性闕如的香港上演一齣半生不熟的Romeo & Juliet,在間不容髮的幾秒間俯身一投,投下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式愛情故事,雕鏤人心,永不漫漶。

但萬萬不能讚揚這對小情侶勇於捨身,或深明大義,或以死贖罪。一來,諸位心裡明白是非對錯,也有見於不必再引述的疾言厲色的道德論調,若這樣讚美這倆小口未免過分特立自獨,有矯揉造作之嫌;二來,身為自導自演的他們,也決不會希望大眾對其不成熟行為加以嘉許,他們本身定必知道死後會遺臭萬年。不成熟、不負責任、濫害生命等等罪名都會鐵劃銀鉤地一筆筆刻在石棺上,伴著三件血肉模糊的遺體安頓土中。反而如果我們能直斥其非,為未還清的債下判詞,倒可使亡魂安息。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其實他們所期許的,是人們感動於他們的感情,不是他們的愚行;是愛情故事,不是社會大義。

但凡傳頌千古的愛情故事,必定是一縷情絲萬里牽。牛郎織女,梁山伯祝英台,都有這樣的特徵。這特徵彷彿已逐漸成為了愛情的感覺定義,而且隔得愈遠愈是壯烈悲慘,達至巔峰往往生死暌違。「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趙明誠不死,此詞難出。這總亦是淒美愴涼的愛情故事,如果李清照沒有再嫁的話。

難堪陰陽相隔而做對殞命鴛鴦,是出色的劇本;但共赴巫山後又再共赴黃泉,卻是類於滑稽的黑色幽默。重點是,好端端的一家三口,既非遙隔萬里,亦非永離訣別,殉情個什麼勁?作為結尾,同生共死是全劇的敗筆。

因此不要站在社會立場去批判他們,而應站在影評者的角度給予意見。道德審判再正氣凜然也是徒然,在世的人聽得已經夠多,而他們在九泉之下亦只會莞爾一笑;但如果是針砭感情戲碼的詬病,卻最能使兩位導演介意。評語不須溫厚敦和,甚至破口大罵亦無不可,但最少他們會知道有人注意到他們用鮮血寫成的愛情劇本,這已足夠,也正是他們所想的。把他們的人格貶得一文不值,把他們的愛情傳得可歌可泣,這才是死者們真真正正的無字遺囑。儘管,側目旁觀的各位早已心裡有數,他們其實懂什麼愛情。

聽聞驗屍報告證明女方並無懷孕。最佳編劇獎固然無望,卻勇膺本年度最冤大頭獎。

(11/12/05)

Saturday, June 03, 2006

考試夜讀有感

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終點所在。
小學的終點是早已敞開的中學大門;中學的終點是慘絕人寰的會考戰場;而我今夜的終點,則是擊倒眼前堆積如山的課本之後然後倒頭大睡的高床軟枕。
在會考戰場中拼個你死我活,以求苟延殘喘 — 這並非必然,而是必需。
事實上,在社會謀生,需要的是大學證書。進入大學前,又非先謀來一張賞心悅目的成績表不可。這是千年以來的傳統,不論是科舉制,還是今日的會考制,始終異曲同工。因此,千萬學子們皆視考試為學習生涯的圭臬,寒窗苦讀只求一紙證書。香港教育之所以被貶得一文不值,正是因為本地教育制度已深陷考試制的窠臼。
社會對學歷的執著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沉若泰山重如鐵。此時此際清風朗月,感受份外晦澀。桌面上一張成績表上滿是一粒粒豆大的紅色數字,卻如大鐵槌般敲打胸臆。頭痛不已,只因為受到差劣成績的蹂躪;心絞如割,只因為沒有大學憑證的撫慰。
由暗淡無色的房間望出窗外,瞰覽街上營營役役的人們,在這寂靜蕭索的夜裡仍然勞碌奔馳。當中有老有少,既有落第秀才,亦有及第進士,但為什麼他們的生活都是一樣疲於奔命?在以前,若能在考試中獨佔鰲頭,就已經等於穩持一隻鐵飯碗,但時移世易,今日即使大學畢業,手捧的卻是隨時隨地可以被踩得爛的膠飯盒。在外面的世界,不論是大學生還是中學生,舒適悠閒的生活似乎遠在天邊,但重覆不斷的進修卻是近在咫尺。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社會競爭愈來愈大,對學子要求愈來愈高。大學學位若有所闕如,那麼好工作注定與你無緣;但即使取得一紙證書,也不見得能找到理想工作。結果在這種情況下,遭殃的卻是芸芸學子,尤其是數之不盡、陷入前無去路的窘境的會考失敗者。
隨手翻來桌邊一隅的報紙,看到政府制訂新的貧窮定義,會考不及格者則將視為貧窮之一。什麼?在這定義下,社會上的窮人可是多得不勝枚舉!不合理的考試,不合理的價值觀,造成大量不合理的貧者,這是極為悖異的社會現象。
一陣晚風拂過臉頰,身上的薄襖完全不是夜寒的對手。明月斜照木製地板上,映出書本和人的殘影。枯黃黯啞的書頁上,模糊不清的字若隱若現。 突然,「卜」的一聲,眼前一黑。燈又壞了。

(05年)

Monday, April 10, 2006

正體中文

聯合國行將把簡體中文定為唯一使用中文語言,取代以往簡繁並用的習慣。
中華文化何罪?
自古以來,人類進化與種族發展同步進行。浩如煙海的文化條目中,尤以語言為精要之處。六書造字,漢字在中原傳承了幾千年,千錘百鍊,宏博偉大,乃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所在,卻自1956年而絕。碩果僅存,倖免於難的地區只賸下香港台灣,簡體中文若再侵蝕到這最後的防線,中華文化實有累卵之危,倒懸之急。凡我炎黃子孫應當挺身而出,保護桑梓文明,匹夫尤其有責!
馬英九認為世上並無所謂繁體中文,只有正體中文。好一記當頭棒喝,真高見也!開國初期,中共以文盲過多,以普及教育為由把漢字強行簡化並定章為官方語言。這種文化自我摧毀,對民族國家來說不啻是暴行一樁,比白色恐怖更恐怖,比六四屠殺更殘酷。文盲過多,應是想辦法改善社會教育問題,而不是去捨本逐末,作一些削足適履的蠢事。
台灣綠營何須為了獨立而多費周章,枉作小人?只需尾隨大陸,把正體中文廢除,即可遂願,齊齊「去中國化」。如此一來,大陸感動,獨派成功,天下一統,同心向共。

漢服?

屢見印度女子身掛長絲,頭戴緞巾,一股中東美態風姿綽約。
中華文化何存?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發展最為遼廣壯闊。如此源遠流長的歷史底蘊,卻不見有民族服飾苟存於世。時至今日,更有何人會披上漢服,摺一摺袖袂,在腰帶打個結?即使不追溯遠古,年代稍新的清朝馬褂,除了電視台的服裝室外,已然絕跡。
為了追趕現代化,要與國際社會接軌,部分學者稱古服穿著麻煩,舒適不足。此說大謬不然,要傳承漢服文化不代表要在日常生活上表率出來。遙看日本的節日祭,青春少艾穿著和服,在街上與身旁的伴侶遊街,笑語嫣然,一襲由唐代傳過去的文化服飾散發出誘人的魅力。日本人改良漢服,漢女子心慕和服,天下焉有是理?
綢緞子變成了牛仔褲,黑髮變成了金毛。中國人卻究竟變成了什麼?

Tuesday, January 31, 2006

聖誕禮物

傳統聖誕不可或少的重要節目非拆禮物莫屬。
色彩華麗的花紙包住了大大小小的長方體,一堆堆放在那半株聖誕樹下,安然地隨著憧憬和幻想渡過了平安夜。從包裝到被撕裂,中間也許只不過兩日時間。為了保持這數十小時的神秘感,有人不惜寢不安寐,心中默禱明天拆到的是一直都買不起的貴價貨;有人不惜絞盡腦汁,費煞心思揣摩對方心意,望能投其所好。更方便者,不如把去年收到的殘杯剩羹在今年轉送出去,既省時又省錢,輕鬆快捷。到了拆封時辰,遍地破紙,紙盒狼藉。開中心水自然樂在心頭,不幸拆到了破銅爛鐵也得滿臉堆歡,面上一副久早逢霖的笑容,禮貌且高聲地說句多謝。由於署名制度,對每個人的評感也能根據其送來的禮物來劃分,而這個程序在估量整個人的標準中尤其重要。口裡諛詞如潮,心中卻是暗地裡評頭品足,想著那個出手闊綽,那個寒酸吝嗇。再看得開的人,一旦參與這節目,收起禮物來也必定在腦中開本帳簿,密密麻麻的寫滿自己的收入,他人的支出。
這種心理戰遊戲,有人優為,有人喜為,有人惡為。我算是惡之的那種。聖誕送禮,其實不過是讓男生有藉口送份心意情厚的禮物予心儀的女生。名正言順,可免去尷尬的煩惱。除此用法外,可謂一無是處,不過脫褲放屁。時興禮物清單,列出我想收到的禮物,這種做法甚至連送禮的意義也摒棄了。實行起來也有問題,如果清單要求太高,人家負擔不起未免難遂心願;若不想收到好貨,那麼還列這張清單幹嘛?難道還會有人真的想收白蘭氏?兜來兜去,最終還是走進怕痕又怕痛的死胡同裡。從前聖誕老人派禮物,不須爾虞我詐。也許將來聖誕人人送現金支票,即時轉帳,節約花紙,實在符合環保原則。

(26/12/05)

Wednesday, January 25, 2006

反日遊行後感

綜觀全程,最戲劇化莫過於長毛和華叔欲推銷六四一段。兩者分別在於,前者話至中途被群眾怒吼打斷話頭然後死氣頹喪地迎合大眾口味,後者則從始至終都在後面與主辦單位吵嚷。手掌是華叔,手背是何俊仁,這些反客為主的有趣場面,相信主辦單位保釣行動委員會也始料不及吧。
當中亦可帶出香港政治的反思。民主既為世界潮流,為什麼最近香港的民主黨卻連遭挫折,民意倒戈呢?反觀四十五條關注組更為市民受落,主因實在於民主黨與支聯會、前線等相交甚篤,志趣亦甚為相投,造成民主黨有種反派的形象。加上負面新聞極多,例如何偉途、告急事件,使民主黨不得不失民心。反觀四十五條關注組,標榜理性,反對之餘不失從容優雅之色,實有大將之風。這個六四情意結之所以在反日遊行中墳起,實因為華叔長毛還以為遊行人士必如以往,非反政府不上街。大錯而特錯。這種謬誤可稱為不當簡化、錯誤連繫。簡單來說,就是用不恰當的價值判斷來分類。以這次情況來看,就是把上街遊行和反政府、反共等不當地連繫結合。並非說平反六四本身乃錯誤,但時間錯誤,對象錯誤,估計亦錯誤。是次遊行有三個目的︰反日入常、反日篡史、反日侵釣,偏偏就無一事項是與六四有關。在那之前的五分鐘,群眾還在激昂國歌的伴奏下「愛我中華」、「反日入常」的嘶喊,在這個背景下侃侃大談六四,焉能不激起眾憤?自以為是,正是民主黨民心倒逆的原因。港人嚮往民主,而民主黨則以這是奇貨可居,以為港人皆視民主黨為民主圭臬,但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實際上,港人追求民主,並不必定以民主黨為中流砥柱,反而頗對其為反對而反對的做法不以為然。當經濟蕭條,民怨久積時民主黨大為受落,但當局勢穩定時,則相形見拙。這在上屆立法會選舉中可見一斑。事實上,該次選舉民主黨仍有極大優勢,但告急事件使何秀蘭飲恨而回,使泛民主勢力大打折扣。歸溯本源,還是因為民主黨一派自以為是的態度作崇。民主本為一理想國度,但若造成爭取民主必反政府,支持政府則反民主的不當簡化的社會風氣,那實在是極為悖異的政治局勢了。

(17/4/05)

Monday, January 23, 2006

眼睛

人的眼睛結構,都是大同小異。即使有些眼睛比較大,有些眼睛比較亮,有些眼睛天生靈活,有些眼睛天生缺陷,但他們的構造還是同出一轍。可是,每對眼睛當中所內蘊的情感及透發出來的意義卻是迥然不同,品種雜陳,是一幕內容精采豐富的舞台劇,主題有憤怒、靦腆、擔憂、慍惱、歡愉等等,觀眾對同一個舞台看得目不瑕給,直至曲終人散,夜蘭人靜,眼睛隨著疲憊不堪的身軀躺在床上,關上燈,緩緩地合上眼簾。 眼神是最精巧細緻的身體語言,是表達深摯情感的必要工具。要把眼神發揮得好,就像一個做了十多年的調酒師,除了需要高超的技術,更需要幾載風霜的歷練,才可酵出成熟深邃的味道來。把該放的材料倒進眼睛的調酒杯中,得心應手地調勻得當,再以真誠的態度送到對方面前 — 久等了,這是你點的伏特加馬天尼。別忘記,每個客人都有其特別之處,每次眼神交流的成份材料也宜有所不同。 眼神就是杯中起伏不定的那抹銀光,對方拿起了玻璃杯,即使未曾入口品嚐,也可以未飲先醉。正如心中的情感意義雖未從口中脫出,但瞳孔中所透發出來的眼神卻已像一股暖流沁進對方體內。對方一陣微醺,便已知道你想說什麼,一切都不落言詮。 眼睛只有黑白二色,眼神中的感覺卻有萬千種變化。眼球用折射的原理把眼前的影像接收,再用眼神把濃郁的情感映放出來。如果眼睛是人類的萬花筒,那麼眼神就是那筒管中璀璨繽紛的彩燈圖案。從那小圓孔中窺望進去,絢爛奪目的意念情景舖天蓋地而來,而心中猶自淌流著對這個眼神的那股無以名狀的共鳴。 真的,把嘴巴合上,把手中的筆擱下;讓那杳渺虛無,難以觸及的眼神打進對方的心坎裡,用晶瑩有力的感覺在彼此的情感世界築上一條無形的鵲橋。

(12月05 功課)

魔間行者

風趣幽默的撒旦、英氣瀟洒的康斯坦丁、巾幗英雄安琪拉、悖逆上帝的天使長、看似無情尚有情的神秘上帝…等等。
魔間行者好看之餘,同時帶出宗教的反思。有基督信仰的人看著奇洛李維斯飛上天堂,多半會老懷安慰︰「上帝到底是仁慈的。」無信仰的人則會心存懷疑︰「肯犧牲生命才有資格上天堂?那麼進地獄的豈非是最正常的人?」反上帝的人會破口大罵︰「媽的!把人搞死後又搞活,算什麼意思?」
也許人類真的像故事所說,是很渺小的。在上帝和撒旦的玩弄下,人類只有做泥娃娃的餘地。最少我不認為中國的殲十、美國的阿柏奇等能對那些混種惡魔/天使奈何什麼。什麼平衡、審判,統統狗屁不通!
「人不過是一根蘆葦,在自然界是最脆弱的。但他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 —帕斯卡
不錯,人類是很渺小的。但與其對上帝歌功頌德,倒不如多用腦子思考。教徒在講道時,喜歡動輒扯進上帝︰「為什麼猶太會背叛穌哥?」「因為這是上帝的安排。」「為什麼穌哥會被釘十字架?」「上帝的安排。」
這令我想起一段古。
話說一男子在火山爆發的意外中,寓所被摧毀了,妻子失蹤了。該男子問神父,為什麼會有如此浩劫?神父答曰︰「你別擔心,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你寓所摧毀了,將來你在天國會有更美好的居所。這不是上帝的恩賜嗎?至於你太太失蹤了的問題,那更無疑是上帝給你最大的恩賜了。」
我想,如果有人問︰「為什麼上帝會這樣安排?」該神父可能瞠目結舌不知所對。我倒有一個妙絕的答案︰「因為有個超上帝安排上帝這樣安排的。」
哲學家休謨︰「上帝若是全善的,就不會願意世上有苦罪;上帝若是全能的,就能使得世上無苦罪;但事實上這世界有苦罪,所以並無全善同時全能的上帝存在。」
類似的詰難俯拾皆是。在這裡,並非想反對上帝存在-但上帝是否真的如傳教士說的那般神聖、全能、仁慈?看完魔間行者,類似的問題又浮現在腦海了。
「神像之所以特別顯得高大,原來只因大家都俯伏在地上吧了。」 -李天命

(19/2/05)

價值建構工程師

於成長的路上,在思想方面影響我比較深的人有三個︰查良鏞先生、李天命、我老爸。
像很多小伙子一樣,我從小有廢寢忘餮看武俠小說的習慣。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 金庸十四闋,為我的中文奠下了極受用的基礎。至於行俠仗義,見義勇為的俠客豪傑,更成為我的憧憬。天祥哥說得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種大丈夫的節氣,在今日怯儒當道的社會已不常見。當中以令狐沖的桀驁不馴,睥世睨俗的浮浪性格影響尤甚。有時天真妄想,如果真的有個任盈盈對我小子垂青,那可爽了。當然,天馬行空胡思亂想,作不得真。
李天命先生除了講邏輯,還有寫詩。當中好些感性的,曾鈔錄於此。雖俱佳作,但他的詩對我影響不大。畢竟我著眼的地方是他的人生哲理和思方學。李天命是個不凡的人,他從小開始就與哲學結下不解之緣。後來他將分析哲學加以整理,推出語理分析,成為他的成名絕技,也是思方學的首要部份。有時在各討論版舌戰,當中不無用到語理分析和謬誤剖析。我所謂的獨立思考,或曰批判思考,多少就是從李天命身上得來的。我思考從此多以條理,更臻系統。至於他的人生哲理和原則,更是大合我的脾胃。未能盡錄,不在此贅。
我的父親則是個比較有趣的人。如何有趣,我也說不上來,但不是幽默機智那種有趣。幽默用在我父親身上已不算太合適,而所謂機智更不必談起。但作為他的兒子,我覺得他的確很有趣。他關心時事,從小我就被他薰陶,每次有什麼遊行、燭光晚會,在維園總是少不了我這個小子。到後來已慢慢淡於這種方式,傾向於思考,出現分歧而與他爭辯一番,這是後話。但現在我關心政治時事,就是從小在他身上打下的觀念。我老爸的仁心也很重,在部份人來說甚至是太重。我沒有完整地承繼他這種博愛,甚至有時候不認同他部份的博愛。但我的惻隱之心,還是源出於我父親。
除了以上,還有很多朋友、師長等都對我的思考、價值觀有莫大的裨益,在此也叩首感謝。古諺有云︰朝聞道,夕死可矣。人生在世,如能有幸受教誨,那已是不枉此生了。
(11/4/05)

胡連會

人云,連戰是大陸的一步棋子。
的而且確,掌握民意泰半,連戰極具價值及意義。國民黨傾向反對台獨,是牽制綠營政府的一強勢。這樣的一只棋子,如能運用得心應手,必有前途。
胡連會具有的重大意義,不在話下。當初阿扁當選,現在想來,未必壞事。若是遷入總統府的是連戰,也許前日在北京飯店饗宴的還是那些大陸豪客。至於款待來客自然不是北京市長,而是嬌艷欲滴的酒店佳麗。
當選總統後的連戰,為了撫眾安民,不會對大陸作出過份友善的態度,也不可能到訪桑梓中原。加上在野綠黨的壓力,國共兩黨的距離仍有隔海之遙。
若當選了的連戰是大陸的一只棋子,那肯定是一只刻了「汪精衛」的棋子。幸好,連戰不負眾望,退位總統,進佔立院,為胡連會帶來了理想的背景。
胡連會五項促進只是願景,基本上並無實質政策。可是,用來給台灣民眾帶來交通中國的信息,足夠而有餘。經此一役,棋子不是連戰,是陳水扁。對奕的除了是胡主席,還有連主席。他們雖分楚河漢界,可是仍有相同的戰略目標 — 就是把陳水扁這只馬走田步的棋子攆出枰盤。
這盤中國遊戲,的確不太適合傷殘人士參與。不知陳氏肚皮安好否?

(3/4/05)

會考?

原來為了赴會考試場,須得放棄不少青蔥歲月中的黃金時段。什麼課餘興趣、什麼生活節目,統統都被考試丟在一隅,欲哭無淚地靜待。一輪血戰,終於試場奏起落幕的尾曲,積壓已久的原子早已蠢蠢欲動,要在那一剎那的瞬間迸發出來。
中國醫術重視戒口。一般傷風感冒,除了戒涼食冷飲,還有雞、牛肉等若干珍饈。這是歸納前人經驗,一門擇食以保障身體健康的方法。戒口有助醫病?理所當然。考試道理如是?荒誕不經。
考試戰況決非如醫學般理所當然。若果戒了口,尚且可待徐徐癒合;可是閉了關,未必有心焚膏繼晷。咬了牙,自己下定決心閉關苦讀,那絕對是好事。反之,則是拔苗助長,徒添愁緒,使人生的中學階段不得善終。
我不喜戒口,亦不喜強迫。心目中,讀書有兩個頗為奢侈的條件︰理想的心情,或是理想的科目。有理想的心情,即使是最不願意讀的書,也不致索然無味;有理想的科目,學起來更是興致盎然,把心情從谷底拉上來,樂此不疲了。
可惜的是,與世隔絕的閉關生活並不能帶來以上任一項。反之,有正常的生活節奏,才有正常的對待學業的心態。這是我一貫的怪僻執著。至於對考試成績有益還是有害,則無須多述,只存乎一心。從更高的層次來看,這也不是應當著眼的地方。
最近幾天,真的感冒了。窩在家裡讀書,說起來可以更加言之鑿鑿。話說起來,今午家母炮製的白切雞肉絲,齒頰尚留餘鮮,至夜仍歷久不散。戒口?我保證是很有效的 — 不過我不喜歡而已。

1/5/05

岑子被斬案奇想

七歲小孩被斬,全港市民無不為之動容,目眥盡裂。香港人壓抑已久的同情心和湊熱鬧興一併發洩在這小孩身上,在傳媒的愛心推廣下,七百萬人慷慨激昂。
一個堅強的男童,在冷血襲擊下,表現得一貫鎮定,渡過危險期後仍想親眼一睹偶像姿采。一時想見陳慧琳,一時想見劉德華,於是不少天王巨星紛紛急不及待奔過來,忙不迭關心傷勢,展現出偶像的親和力和小孩的樂壇眼光。躺在醫院的小孩想見心儀的偶像,是有先例的。十幾年前亦曾有一男童在重傷之際表示想見譚詠麟一面,校長立即放下手頭工作,前往探望,結果男童奇蹟康復。見明星,循例而已。
賢仔又說希望去迪士尼。這是正常的,哪個小孩不想去?不想去的只有大人。問題來了,倘若賢仔在開幕當日出現,曾副主席應如何對付?賢仔若言「我想見曾慶紅伯伯一面」,曾慶紅伯伯豈有不探望之理? 兩雄會晤,勢必又是一題頭條。即使不選擇在開幕日前往,以後也大有機會。莫說一次,即使去迪士尼十次,也必有熱心人士解囊資助,一償小孩心願。
一宗家庭倫常慘劇,千百媒體報導渲染。留在小孩心中的,除了是心靈的恐懼夢魘,還有無盡的受寵幸感。無辜受襲固然可憐,本該值得同情;可是一經傳媒炒作,愛心便會立即浮濫落俗起來。結果小事變大事,漣漪被掀為風浪,連南亞海嘯、美國風災也不及這小孩,受到全港市民青睞。
「浩賢援助基金監察委員會」籌集到超過五十萬元捐款,各大報章傳媒應記首功。岑父這時候很應該攜同愛子面對鏡頭報以回敬的微笑,大家互助互利,禮尚往來。只不過不知道,這基金會不會惠及其他數以百計活在家庭糾紛下,無福氣去迪士尼的小童?

(13/9/05)

HEA

與一小朋友在電話閒談間,有所思。
還沒小學畢業的小鬼,每日時間被GameBoy磨蹭了去,問起暑假有何作為,卻支吾以對,咿咿哦哦的澀訥語聲間仍傳來砰砰彭彭,傳自遊戲機的聲音。
以這樣方式渡日的,只怕恆河沙數。忽大起初中讀的那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概。我自己頭雖未白,但幾年前那種混噩態度到今天仍感到悲切憤懣。
"hea"一詞在香港用得很流行,意思也很泛。於漫無目的之際隨想即興,可以是休憩吹水,可以是聚眾玩樂,只要是消磨時間的行為皆可以此謂稱之。
可能這解釋未免太空泛。而在電影《AV》中,主角概歎自己只懂得"hea"的對白時,字幕出現的是︰「浪費青春」。這裡的意義較為負面。也許"hea"本來就是個乏善可陳的字。
《AV》是一齣把香港青年心態演繹得赤裸貼切的電影。與戲中的仆街們一樣,我們也是一群無所事事,假公濟私,借Gra.Din的短片拍攝來迸發出對昔日學校生活時無可宣洩的悖逆感的仆街。
事實上,"hea"是否浪費青春,是個價值問題。探討之前,搞清楚如何才算"hea",這是首要的。戲中的大學生們是否浪費青春,依我看可待斟酌,但若整天價只以遊戲機過日子,其答案卻是絕對且肯定的。
(25/6/05)

會考價值觀

「存在先於本質。」 — 沙特
這是存在主義的大概要旨。這句話所表示的是,人的存在是先於他的客觀本質。也就是說,人若不存在,那麼他也不會有其本質或意義。人的存在,面對自己,像一葉孤舟,在世界的巨浪潮湧中起伏不定。至於如何界定自己,釐定自己的人生意義及本質,則是存在後的工作。
根據這種論調,人在存在並界定自己前,本身是沒有普遍客觀的存在目的或是本質的。現在再把「界定自己」這個概念強調,以至於「人的本質/意義/目的?」一類並無標準答案的,則可歸納為一種價值問題。
而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確立自己的人生觀?」當架構起自己的人生觀以後,自己的審視標準都會有了比較清晰的方向。這時候人便不需要再人云亦云,被社會流勢牽著走。
把個人的價值理想、人生目標系統化是杳然無期的。在那之前,宜用批判精神去懷疑社會上的普遍價值,以把自己的人生觀脫離世俗的羈絆。簡單而言,就是眼角夠高的話,自己的人生就不會受到塵俗的窒礙。眼角高並不是要自我膨脹,而是信任自己的人生觀。
以會考來標準自己的人生觀是最好不過了。若然如此,世上絕多數人的命運都是注定要失敗的 — 因為拉curve的關係。而事實上,用一個在國際上享負詬病的教育制度是否值得存在於自己的人生觀內?
當然,若把會考定義為人生終極真理,而願意把自己的精神時間作為工具去達取這個目標,我又真係吹唔漲。
但如並非把自己當成會考工具,何須過份介懷?
「會考唔代表乜野,張成績單所反映到既只係你適唔適合玩呢個遊戲。」 — 何老
這不是唯一的遊戲,更不是最好玩的遊戲。

(10/8/05)

機艙迷思後記

相信很多人不會看得明白。主題不明確,文筆用詞浮濫落俗,字句餖飣間曖昧晦澀。
這篇東西寫下來已經一個月了。而當時我是故意這樣寫的。一方面是反映了當時七歪八倒、迷糊悵惘的心情;一方面不想注疏,是因為當時還未想得透,不想再錯誤表達自己的感覺,所以寧願堆砌出看不明的文字。一個月過去,我想現在是個比較適合的時機去面對。
在這裡,茶和酒之間有種很微妙的關係,把兩者混為一談,有互相對比的意思。茶溫和而清雅,是心目中的所謂憧憬,是滄海中的一顆明珠,愛情宗教的終極教義。不但茶葉難杳緲難尋,要沖泡成茶也得費上一段時間。這樣的人物,在茫茫人海中是很難找得到的。She is the one.
酒烈而味濃,人生中的第一杯酒往往難以入喉。飲酒,代表了兩個錯誤的配合。以至於傷腎勞臟,導致七癆八傷,那更是愚不可及。人醉,非酒之過;從一開始,就是自己的所種下的孽根。來到紐約後,她在我的腦海中繚繞徘徊,像風濕症發作,偶然就會出來折磨自己,成為了擺脫不到的夢魘。
因此我說謊了。我沒有想繼續思念她,反而一直嘗試忘記。我很清楚明白,若繼續沉緬在醉的回憶中,早晚有一日會衰竭而亡,更遑論過正常的生活。
可是我失敗了。
其實想辦法去忘記,是個錯誤的方向。
金庸書桌上有六字座右銘︰「看破、放下、自在」三個詞語,三種動作意境,先後重要的次序排列得恰到好處。
不在解結,而在斬結。
勉之。
(17/8/05)

機艙迷思

「當我們相信自己對這個世界已經相當重要的時候,其實這個世界才準備原諒我們的幼稚。」— 彭浩翔《AV》

------------------------------------------------------------------------------


(東京上空 916km/h 攝氏-34c)
孑然出外,遠赴他鄉。浪跡天涯,道盡悲愴悽涼。但心裡卻猶滿懷壯志,在炙手可熱的血脈下流動著對未來的憧憬及幻想。另一方面,情感的交纏卻是縱橫交錯,雜亂不堪地隱伏其中…
在機艙內,一杯白酒是一杯思緒。
酒雖沽盡,心中的愁緒卻未濺出半滴。那是一條由昂揚、徬徨、思鄉、憂慮、熱血、壯志所交織出來的情絲,像一籠紗煙從三萬三英尺的高空縈繞到那彈丸之地、東方之珠。嬝嬝寄意,盡不言中。
酒杯中,是她的影子在曇花一現;浮光掠影的一瞥,轉瞬即逝。一閃即歿的倒映,在心中留下不可觸及的殘像。
如此諷刺。此非我杯茶,卻是酒光倒影,在醉香上映現出其嬌嫩艷麗,秋波流轉的面靨。醉耶?
在芸芸眾生中尋找自己杯茶,非朝夕之功;要把這杯茶倒之進口,又是另一番工夫。沖沏好的龍井,清新芬芳,出塵脫俗,上面緲緲飄浮著幾片菊花。拿到口中一呷,一股清澈爽逸散入全身脈絡,從四肢百骸中透發出此志不渝的曙光。
酒,是另一回事。不需要情深意重的感情交流,也不需要長年累月的苦心經營;一輪明月、一個公園、一陣失落、一股衝動,已足以酵起浪漫感性的味道來。拿起杯子,先用雙手搖晃。因為你不夠時間去看,所以略去了鑒察的步驟;送到鼻前一嗅,由於你不懂得聞,還以為是鐵觀音。正欲細加品嘗,卻像烈油般炙燙著五臟六腑。整個身體如火焚身,卻又不掩當中油膩感覺。你不相信,也不接受這是酒,還恬不知恥地以為只是一壺炒焦了的茶葉。
酒不醉人人自醉。醉,是自欺欺人的結果。
但把酒意塵封愈久,愈覺那日的濃郁香醇。他朝在異地星爍花謝之際憶起往事,把心中塵封已久的醉香打開來咀嚼回味,你將會會心微笑。這,才稱作刻骨銘心。
日轉星移,晨曦暮靄。究竟這股醉香是伏特加還是五加皮?就這樣成為了終生之謎。你不確定,但至少你還記得她。


(16/7, 8:58, CX828)

------------------------------------------------------------------------------
我沒有被她的世界所原諒,但最少我已經知道自己曾經是多麼的幼稚。

外國的月亮從來沒有特別圓。特別圓的,是洋妞的屁股。
在花旗國,通街都是四朵金花。換句話說,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位沈殿霞。穿著XXXL的尺碼,仍猶如一只被塞進窄小膠袋的冰鮮雞。白皮嫩肉,脂肪流溢,其臀部圓周自然也如神仙放屁。
華府控肥失敗,大半可以歸咎於國民飲食習慣。Junk Food此名雖不甚美,卻頗有味。
聽說肥胖稅法案正在爭議中。這根本不須再作斟酌,超重得過分的非徵稅不可。反正美國徵稅範圍之廣、數目之鉅,也不差在再添一項。如此一來,市容一整,觀瞻必煥。

(8/9/05)

中秋

月到中秋份外明。
夜色如水,銀光瀉地。仰視天際,一輪明月斜掛柳梢,湖中映現出其亮麗皎潔的浮影,金黃色的圓盤趴在水面上幌動不已,像一壺即將被打翻的老酒,令賞月平添幾分醉醺之意。晚風拂起衣帶,八仙桌上擱著月餅。儒人雅士風花雪月,引觴滿酌笑傲江湖。
月光如水水如天,這本應是中秋節的視覺定義。中國文學神話自古以來便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廣寒宮一隅,嫦娥為了后羿掩面痛哭;唐朝盛世,李白醉酒撈月而死。家傳戶曉的神話,千古傳頌的事蹟,使中秋節更加詭譎奇異,也更加引人入勝。中國對月亮的情意結,在中秋尤其發揮得淋漓盡致。賞月是中秋必備節目,月餅是中秋必備食品。諸如此類,不啻顯示出中秋的神韻不在凡間,而在九天雲霄之外,那恬淡無瑕的月亮。萬家燈火,明月高掛,與毗鄰孩童一同賞月遊玩,盡是一片喜慶洋洋。
中秋月亮是團圓的一盞燈籠,滿天夜色卻是憂患的歷史回憶。與農曆新年、元宵除夕等節慶不同,中秋節在蠟燭燈火,楊桃燈籠的背後,別有一份民族歷史的悲愴惆悵。中秋深處,其實內蘊兵戎鐵蹄,充滿著炮火硝煙的味道。
距今七百年前,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就是在八月十五以月餅為號,攻破元都,推翻蒙古人暴政。月餅的習俗由此而來。中秋的意義,正在於士兵出征後歸來一家團圓,社會安定和諧,歌舞昇平,本該是喜氣洋洋的。可是今年又與別不同。今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新曆的九月十八。又距今七十餘年前,日本關東軍就是在此日藉口侵佔瀋陽,敲響了日本侵華的算盤。由於國共內戰,關東軍以一日的時間橫掃六合、席捲八方。唇亡齒寒的道理,當時國共兩黨都忘記得一乾二淨,使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侵華戰爭的序幕。想當日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之時,可有半分團圓歡欣的感覺?
很少人會記得中秋的意義,他們只記得中秋是囤積膽固醇的時機,他們只關心與伴侶磨蹭假期的節目。而當喜慶遇上弔悼,實乃大煞風景。可是在人聲沓雜的唐人街,又有何風景可煞?滿街俗氣,不脫深圳式市井味道;道旁路邊,骯髒狼藉得不堪入目。當楊桃燈籠變成了膠製超人,中秋月已經不得不孤獨落寞,在高樓大廈間,嘈雜暄鬧中陷落。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中國的月色沉澱在幾千年前的古都湖畔。清輝依舊,神話不再,在頹敗嶙峋的墓前供上一束黃花,中秋是緬懷月亮的悼祭。

(05中秋, 功課)

種族語言狂想

美國的高中究竟應該是怎樣的?
在周末啤酒派對的幻燈照射下,熱情奔放的金髮美女隨著狂熱音樂擺動柳腰搔首弄姿,台前幕後一片喝采歡呼;含蓄矜持的女士三五成群談笑甚歡,正在等待旁邊覬覦已久,伺機而動的自卑男生來搭訕 — 這一切只會出現在《美國處男》的劇情裡而已。
現實不同電影,尤其是搞笑電影。在這裡,沒有神仙般的娜里亞,也沒有唱詠團乖女,更沒有怪笛妹。事實上,從你取過學生證那刻開始,你便是一隻大樊籠裡面的一隻麻雀。
這樊籠生意興隆,品種雜陳。有中國進口的杜鵑、香港進口的麻雀、中東進口的兀鷹,當然少不了美國本土的鸚鵡。雖相毗為鄰,但言語不通,多有分族群居,少有異族交溝;諸鳥各照隅隙,鮮觀衢路。
周旋在兩文三語間,有如灌酒漿的過程;一觴北方茅台才剛杯盡,在火紅的喉嚨澆下廣東孖蒸,醉醺醺的取過兩塊冰塊,叮一聲掉在血紅瑪莉中,再讓這冰冷的快感融入身體。酒過三巡,痛快淋漓,酣暢不已。
我不是識酒之人,更不是識飲之人。盲目亂試,大有嗆喉之虞;可是不醉過的話,焉能識飲?國人們,挺起胸膛,講英文吧!Fu*k You!
(23/9/05)

形式情意結

《請客》一文中,飯局是交際應酬,滿有政治味道的舞台。幾個正將踏入更年期甚至準備取老人證的中年爭相會鈔,同桌的年輕後輩惟有莞爾不語,挑著桌上剩餘的花生甜品沒好氣地等待一場好戲的落幕。即使便是不為利益,不為賄賂,不為拉攏,一場普通飯局,爭埋單仍是飯後必備節目,以添同席餘興。輕則訴諸口角,重則手足相向。輕描淡寫地鬧一鬧,湊興表達互敬互重的情義也就夠了。但對某些人來說,若不勝出這場埋單遊戲,心情總有戚戚然,忐忑不安的非得大吵一番才可通鼻舒喉,舒舒服服的步出食肆。世上總有人喜歡追求形式化,心裡有種形式情意結,專往這些門面工夫裡鑽營。
明明不能算曾經一起過,也硬要逼人家說分手才心安理得,就是好例一樁。一方面妄想肯定過去曾經擁有,一方面心知流水無情仍恬不知恥地抱殘守缺,要對方講到明才懂得放棄。自我陶醉卻有幾分醒意,一廂情願卻有一點自知,這種搞不清狀況的懵人便正正需要這種表面形式,聊解纏夾不清的心情。結是自己打的,自己解得手忙腳亂不要緊,好歹別羈絆到人家。事實上形式化也並非一無是處。做了這種門面工夫,可以從思想上消除這種煩惱和罪惡感。請你操刀一下解決,直截了當的果斷,使自己不須再揣測對方心意,再胡思亂想。但在心理上,始終會有放不下的影子。曾試過拭抹,但必定徒勞無功。愈去刻意忘記,愈是斧鏨留痕。這段故影不會突然消失,也永遠不會消失。
其實即使便忘不了,so wat?讓她永遠留在心靈深處,讓這浮光掠影恆持不滅,讓此生可沉醉緬懷其中,讓天地遙寄深摯的祝福。不過這次沒有形式化地徵詢心底裡的她的同意了。很遺憾,這是個人心理問題。肝膽相照不需講形式。個人心理如是,父母兄妹如是,知己好友如是。把形式情意結拋諸腦後,免得落得一身俗氣,與飯局老人同流。

(5/10/05)

畢業晚會感懷

畢業晚會是中學生涯的墓碑,刻畫了生平故事,生卒年份。普遍來說這是有其意義的,除了那些難捨難離,淚流滿面的場面外。在男校畢業晚會中,若有出現你哭我鬧的情景,心智和形象是如實表現出來了,但是感動雖有餘,真實頗不足。詎料此夜真的有某人幹起這調調兒來,當真令人動容不已,不寒而慄。
畢業晚會內,跌宕起伏的氣氛象徵了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大夥是否能夠投入其中,不能不算是反映了他們是否尊重及喜歡這所待了多年的地方。因此,場地氣氛則相對地變得重要起來了。
從活動節目的編排,到酒店饗宴的籌劃,都是由學生所組成的畢業籌委會負責,而籌委會主席的人選欽點則是由史老師負責。至於如何才能膺任工作人員,則是個莫須有的標準。簡而言之,是次晚會除了能讓同學們揮淚作別外,更是讓那些自信能升上中六,甚至大學的莘莘學子們一個大展拳腳的機會,好使青雲路更為平步順暢。
所謂大展拳腳,說穿了就是賣諂獻諛、大拍馬屁。一眾工作人員向教師獻花,說是感謝多年來的諄諄教悔;心境澄明的自然微笑不語,但庸師冗員們則不禁志得意滿起來,暗道孺子可教也。諂者用功,聽者受落,那麼自然一拍即合,前程錦繡。
為了這個偉大理想,不少感人肺腑的謝師祝福伴著一朵朵玫瑰花流水價般送上來,老師也有大量豪言壯語以應對。結果原來出席的教師中沒有半個不中用的,全都是用心教學、誨人不倦的好老師。此部份校長稱之為「最感動的環節」。
於我而言,「最感動的環節」並非這裡,而在重遇諸位同學們。不需要什麼玫瑰花,不需要大言炎炎,不需要在朗豪酒店七樓。若能在某個清風朗月之際,一眾知己同學們能聚首一堂,費半小時的時間重溫當日的瀝血鉅作,那麼不管是烈酒還是淡水,都可甘之如飴;不管是在海傍還是酒樓,皆若置身桃源。而這,才是最值得感動的。

(13/7/05)

海外國人?

中國人受歧視的情況不少。

但撇除掉無聊的種族歧視因素外,部份中國人受欺實不足以為奇。陳腐怯懦,膽小怕事之輩不必置喙;但齷齪無禮,污濁墮落之流實乃自取其辱。這不是柏楊所言的醬缸出品,而是一具具實實在在的行屍走肉。看著中國青年三五成群放學後在街上像粉紅救兵般一字排開,口叼一支萬寶路,大聲喧囂調笑,一派自由行格調。只不過他們不夠銀兩像國內同胞一樣在香格里拉大酒店大肆揮霍享受貴賓級服務,他們這副德行只能讓鬼佬對中國人刮目相看,睥睨鄙視。在不遠的後面,卻有兩個國人搖頭羞慚,不能自已。仰天長嘆,一肚悵氣無可宣洩。

那是摘膽剜心之痛。真正使人傷心的,不是鬼佬欺人太甚,而是國人自甘墮落。鬼佬對中國人的詬誶謠諑,實在不盡然全無道理。「人離鄉賤」尚可忍受,「人離鄉賤格」萬萬不可。要使國人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提高,除了砌火箭外,更須公民道德教育。即使不諳禮度,也得緊守氣節尊嚴,而這些不是去特區迪士尼玩兩日或是在鬼佬地方白住幾年就可培養的。

對困阨的國人應援手接濟,拔刀相助;對無恥的國人應杯葛歧視,冷眼相待。因為這種人無可救藥。

如果做一個中國人能夠做到連中國人也想歧視他的地步,那實在是可悲了。

(5/11/05)

也說八婆

殺千刀的八婆,除了會聚幾個狐朋狗黨狼狽為奸外,最該死的就是在純真無邪的素女旁兜來轉去,像星宿門人般向天仙般的王語嫣誹謗誤導,而自己最後卻做了丁春秋使神仙姐姐屈服其下。

八婆對心智成熟的男人不會有影響力。這些男人對吱吱喳喳亂叫的八婆不屑多瞧一眼,卻偶爾會窺望那個站在八婆旁的無知少女。八婆對她說的每一句讒言,都是一根根砭到心坎的針。男人目見她逐漸混進八婆堆中,是最難忍受的心理折磨。你不想做一個在她面前數算她朋友不是的人,更不可能大踏步走上前扯八婆一記漂亮的,因為她不會為了一個陌生人而放棄她以為的知己。紅腫的不是八婆的臉,而是自己的心;心中滴淚如斷線珠鏈,倚在她懷中的八婆卻在肚裡暗笑。你黯然離去。你做不了什麼,你也不是什麼。

十幾天過後,世上少了一個王語嫣。八婆還是那般可惡,直至她也成為了八婆。你不再討厭八婆,因為你還喜歡她。當日在心中淌流的淚,其實沒有一刻停息過。

(22/10/05)

WTO迷思

WTO部長級會議行將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紅茶尚未沖,部長未落機,社會上卻早已風聲鶴唳,街頭草木皆兵,港府甚至稱有可能需要調動駐港部隊協助。司徒華既仍苟存至今,可見其實解放軍同志們亦韜光養晦,忍耐已久,現在一出手定必驚天動地一發不可收拾,把蠻夷暴民打個落花流水。
不難想像為何有如此多世界各地非政府組織不約而同慕名而來港抗議。全球化自由貿易經濟導致大國商家壟斷國際市場,打擊發展中國家的草根階層,窒礙本土經濟發展,其實使世界貧富懸殊問題更趨嚴峻。就以南韓來說,不想輕生,或自殺不遂的農民,聽聞將首度出征本港。南韓農民示威與防暴警察的衝突比台灣立委拳腳相交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韓人剛愎性烈,肉搏自焚固然是例牌,兩年前於墨西哥舉行的世貿部長級會議更出現南韓農民匕首插胸;亞太經合峰會期間,南韓農婦服毒自殺。無怪韓國與中國要爭那端午申遺的虛名,韓人的確有屈原那種「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的凜然氣概。
解放軍同志也許長於鎮壓,但卻相信不擅於應付這種視死如歸的農民。港府調兵遣將時,不能忘記準備幾位韓文傳譯員在場伺候。鑒言察語,隨時要救護車準備行動。更不妨在鵝頸橋底找幾位哭喪婦人來以備不時而需,一旦有流血衝突死傷枕藉的情形便立即上前開工,這差事不落言詮,倒不用訓練韓話。此之謂好客之道也。

(27/11/05)

愛本身有無價值?

一個問題若要有效地解答,那麼我們首先需要辨別「愛本身有無價值?」這個問題究竟是個什麼形式的問題。以檢證原則(Verification principle)而言,也亦即是要分析這個問題是否有認知意義。(Cognitive Meaning)
「愛本身有無價值?」這個問題,並無一定答案。因為我們並不能從客觀事實上去證明和判斷究竟怎樣才算有價值,怎樣才算沒有價值。當一個語句沒有真假條件(Truth-conditions),那麼該語句就是「沒有認知意義」(Cognitive Meaningless)的。換句話來說,這個問題並無標準答案,也不可能從事實經驗中找出究竟有價值還是沒有價值。這是個缺乏檢證性的問題,其答案亦必無真假可言。
但是沒有認知意義不代表沒有意義。至少在這個問題中的回答,是應該具備評價意義的。因此,把「愛本身有無價值?」這個歸納為評價問題,是合理的發展和解答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在這意味著,主觀是判斷愛有價值與否的最大因素。
要清楚地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首先釐清問題中的一個關鍵概念︰「價值」。價值通常有兩種意思。例如「廢紙一文不值」、「讀書的價值在於增長知識」。兩句說話都說得通,但是前者所說的「價值」含義與後者不同。為了避免出現歧義的混淆,且把價值分別戲稱為兩種意義︰「存在價值」(value)及「抽象價值」(merit)。
從上面檢證原則的分析中可見,「愛本身有無價值?」是無法被驗證的問題,其存在價值(value)是不能稱之為有也不能稱之為無的。如果把「價值」定義為「抽象價值」(merit),「愛本身有無價值?」就成為了評價問題,則可以主觀地予以回應。在相愛熱戀的情侶、友愛彌篤的朋輩,和諧親切的家庭,甚至濟世為懷的志向中,愛也許都是有價值的。但是如果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裡,一個男子明知無望仍苦苦痴纏女子,大街大巷拖手拉腳,男方浪費時間,女方困擾不已,這種愛的表現還是不是有價值的呢?我不敢斷言,但這情況相信比較傾向於無價值。
愛本身並無所謂有價值無價值(value)。而只有當「愛」被發揮時,那麼愛才有價值(merit)可言。至於愛有這個價值與否,則要看情況而定。也就是說,視乎如何演繹「愛」。

(6/11/05)